中新网天津12月2日电 (周亚强)记者2日从天津自贸试验区获悉,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新型离岸贸易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次成员大会日前召开,标志着天津自贸试验区在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及探索新型离岸贸易发展模式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介绍,离岸贸易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新业态,是一个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营商环境发展水平以及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新型离岸贸易建立在离岸贸易的基础上,是一种以数字化、全球化、智能化为特点的贸易新形态。
会议通过了联盟章程,共同约定立足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创新为导向,以协同合作为准绳,打造交流、合作、发展的互动平台,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促进联盟成员间的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创新发展、项目互动,推动新型离岸贸易产业做大做强。
据悉,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此前在全国率先出台《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机场片区支持实体经济开展离岸贸易若干意见》,支持在自贸试验区体制下,在外汇主管部门政策指导和解读下,组织开户银行和企业就具体业务事宜进行充分沟通推动,形成可行方案和纪要,即离岸贸易“天津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该模式已覆盖“集团采购”“大宗商品离岸贸易”和“海外工程承包”三种业务场景,惠及天津港保税区多家企业。
“成立联盟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将有力推动新型离岸贸易在天津的发展,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更为便捷、高效、安全的贸易服务。”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联盟成立后将充分发挥成员单位资源优势,加强合作与交流,同时还将积极拓展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合作,共同探索新型离岸贸易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为实现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作出积极贡献。(完) 【编辑:姜雨薇】
央视网消息:国家能源局11月30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4亿千瓦,达到14.04亿千瓦,同比增长20.8%,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9.9%。
长三角重要能源枢纽完成增容改造正式投运
12月1日,长三角重要能源枢纽——江苏苏州500千伏吴江变电站完成增容改造投入正式运行,这进一步提升了长三角区域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500千伏吴江变电站位于苏州市吴江区西部,承接着四川清洁水电汇入华东电网的重要任务。此次改扩建工程,将变电站内总容量增长至636万千伏安,可提升苏州地区年供电能力65亿千瓦时,相当于200万户家庭1年的用电量。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建设部三级职员 朱海峰:吴江变扩建工程投运,将有力支撑西部清洁水电输送到东部,助力长三角地区清洁低碳发展,促进“双碳”目标的落地。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5年来,华东地区冬季用电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在江苏,冬季最高用电负荷已经从5年前的9276万千瓦提升到11702万千瓦,提升26.15%。为保障今冬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国网江苏电力全面加快包括吴江变在内的6项重点电网工程升级改造,涉及变电容量300万千伏安、线路89.6千米。
羊曲水电站首台机组定子吊装成功
定子,是水轮发电机组中核心部件之一,是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关键设备。11月30日,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羊曲水电站首台机组定子顺利吊装成功,标志着项目机电安装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为水电站实现2024年投产发电的目标奠定基础。
本次吊装的定子铁芯内径12.8米,外径15米,高2.55米,由15.7万多张0.5毫米厚的硅钢片 叠装而成,吊装总重520吨,历时3个半月完成组装。
青海羊曲水电站是黄河干流龙羊峡水电站上游茨哈、班多和羊曲三个规划梯级电站的最下一级,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也是青海清洁能源外送特高压通道的重要支撑调峰电源。建成投产后,平均年发电量约47.32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66万吨。
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开建
12月1日,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在福建省福清市江阴产业园开工建设。基地建成后,将填补我国海上风电领域大功率、全尺寸装备试验验证的空白。
海上风电试验基地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包括陆上检测中心和试验风电场两部分,计划于2024年建成。建成后,可以开展目前世界上最大容量的风电机组和最长尺寸的风机叶片检测试验,能有力支撑我国海上风电装备研发和海上风电并网理论研究,助力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部主任 方日升: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具备25兆瓦级、150米级风电机组仿真分析、运行测试和特性评价能力,对突破海上风电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和示范效应。